23/05/2016 成長札記-教育的啟示(二)

上星期,我趁假期重遊久違了的成長地- 黃大仙區。黃大仙區由當年滿街都是小伙子及壯年人,變成現在大都是以長者為主。那天我亦特地走到新蒲崗錦榮街成記(以前黃大仙下邨還未清拆時,成記是在下邨的第二十六座)吃碗牛丸河。二十多年了,他們出品的牛丸跟童年時的味道還是一模一樣的,我一下子吃了兩大碗。老闆娘已經由姐姐變成上了年紀的姨姨。我上前跟老闆娘相認,但她已經認不出我來了,畢竟女大十八變嘛。第二天,跟父母在附近一起吃過晚飯後,特地再走到成記跟老闆娘打招呼,這回她終於認出我父母了!大家十多年沒見面,感覺像親人重聚一樣,問問現在的生活,問問家中老人的情況。舊區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純真,而且歷史越久越濃厚,每每讓人有一種不言而喻的親切感及幸福感。

隨著舊區的快速發展,這種街坊小店以及人民關係亦慢慢地消失。雖然現在的生活質素比小時候得到提升,但我還是很珍惜這種獨有的社區氛圍。我深信,我們下一代的幸福並不單單建基於物質生活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要去建立孩子的精神生活丶以及跟人與人丶社區群體的聯繫。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仍能在現今消費主義掛帥的城市裡,在成長中找到屬於他們的小小成長地。

Related Post

AM730專欄 : 成長札記-教育的啟示(一)

小時候,我家住在黃大仙下邨。當時黃大仙下邨還是舊式的七層高公屋。尤記得家中沒有廁所浴室,要如廁沐浴都得走到屋外,而石油氣煮食爐亦設在屋後...

AM730專欄 : 成長札記-教育的啟示(三)

上兩星期跟大家分享了我小時候成長的點滴。面對着我們下一代孩子的教育,自己的成長路以及教育經驗讓我有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