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要成功獲得英國頂尖大學垂青,除了要在公開試以至校內有優異的成績外,更要從個人陳述及入學試中做好準備,以及盡快與老師溝通,在他們的協助下提交能夠突顯學生對學術追求的推薦信。

對於學生來說,如果想擁有一份資料充足,而又能夠突顯自己個人特質及學術水平的推薦信,就應在事前準備好齊全的資料,在一整個學期中與老師緊密交流,憑借老師的字句為自己報讀大學作加成。

然而,對於每個學期要撰寫十數至數十篇推薦信的老師來說,面對學生們排山倒海的文章,又該如何入手呢?以下就為各位老師作一個簡單分享。

以突顯學生學術水平為本

英國的頂尖大學,一直對新生的學術水平及熱誠有很大的要求。學生也因此需要在各項升學的條件,如公開試成績、個人陳述等方面顯示自己的學術能力和追求,才能獲得校方的認同。

儘管學生早就在自己的個人陳述中羅列自己參加過的活動及得著,但畢竟個人陳述往往來自學生對自己的看法,因此若老師能夠透過推薦信加強對學生學術水平的表述,將能讓大學方面有更深刻的印象。

同時,由於個人陳述的字數上限僅僅只有4,000個字母(即約700至800個英文字),若學生參與了形形色色、數量繁多的學術活動或計劃,也未能足夠在字數限制下詳細分享自己的學術追求。因此,老師的推薦信將扮演着重要角色,為學生的潛力、對知識的渴求等校方希望看到的特質加強說服力。

展現學生學術質素

對於負責撰寫推薦信的老師而言,學生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及計劃後所展現的改變,往往很難從他們提交的片言隻語資料中所能看見。因此,老師應在日常教學上對學生多加觀察又留意,慢慢了解他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或計劃的途中或後期,在學術表現上展示的不同特質,並在推薦中上盡量展現這些與個人質素相關的特質。

比方說,一位學生參加了學術論文比賽,老師除了可以在推薦信上說出他們所獲得的成就外,更可以分享從過程中觀察到這位學生擁有細緻入微的資料搜集及組織能力;又或是其論文所提到的論點有很紮實的批判思維,將能在大學一展所長等。

組織能力、批判思維之類形容學生特質的字眼,往往最能引起大學招生主任的好奇心及印象,也能為學生的學術成就及潛力作肯定。

展示學術成就的基礎

承上文所述,推薦信的價值同樣在於讓校方更加了解學生的學術水平,因此老師應在推薦信上加強展示學生在各個學術範疇上所展露的能力及獲得的成就。

縱使學生在透過英國聯招系統(UCAS)申請學位時已提交了自己的公開試成績,但老師仍可以在推薦信上加強對學生成績的肯定。老師可以用上一些形容學生成績水平的文字,例如Top 1-2%(位處校內頂尖1-2%水平)等字眼,來形容學生在同儕間成績突出。

此外,有別於世界各地學生,以至英國寄宿學校的學生,香港不少有開辦 IGCSE 國際教育課程的學校都由於資源問題而未有開辦全部學科,而學生則往往只能選擇最多六個學科,作為自己升讀大學的成績。

由於學生在報讀頂尖大學時,往往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學生,而這群學生大多選讀至少十科,甚至十三科的驚人數目,因此大學在收到本地只挑選六科就讀的學生成績時,或許會質疑學生是否沒有充足的學術追求,而不肯挑戰自己。

為了避免這種質疑,老師可以在推薦信上強調,學生的成績已是在學校所能提供的最多學科的前提下,取得最頂尖的分數,這樣做就能夠釋除校方的疑惑。

總括而言,一份內容豐富,令大學加深印象的推薦信,就如同學生的身份認證一樣,讓大學能夠充分認識學生的成就及學習態度。因此,最重要的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相了解和溝通,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

Related Post